11/28/2005

我想我一定是瘋了才會在PTT上貼文章



下面兩篇是之前在PTT的Ipod版po的文章....
我想我一定是瘋了才會在PTT上貼文章
跟那些人講話跟本是鴨子聽雷
不過 留個紀念吧

mini & shuffle 音質測試心得
在前面
我一定是太無聊才會做這樣的測試跟寫這篇文章
基本上我只是想買支隨身聽,可以帶著跑而己
剛好又對於聲音頗重視,so...才會想要來好好研究一下

聲音是很主觀的沒有錯,但仍是有其客觀條件
比如說一套沒低音、高音弱、中音薄的系統要說好聽
是很難令人信服的
在還沒到達相當的水準之前,絕對有比較的意義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在玩之前要先學會聽
不是說要練到什麼金耳朵有的沒有的,
但若不會聽,給你再好的器材都沒有用。
怎麼玩的下去?
就好比說你興充充地買了一支5000塊的耳機
你女友聽了說跟原場沒什麼差別,當場就軟掉了
=======================================

耳機
Shure E3C 新品,但操了約12hr 26ohm
Koss UR-40 完全run開了 60ohm

Source myNB, mini, shuffle

試聽的曲子,CD過消磁機後抓Wav
Eagles Hell Freezes XRCD 06.Hotel California
銀鏤雪薇 NTD 01.Speak Softly Love
Blue Evolution Exseed Track11現場演奏曲
茹此精彩13首 XRCD Track No05忘了是啥
Nat King Cole CD 05.Too Young

先用KOSS
結果和上次一樣
shuffle推不動KOSS,推不動的情況是,低頻完全出不來,整体非常乾扁
但用NB跟mini則表現正常
音質mini優於myNB
E3C 這次測試的重點
三台機器都推的動E3C
myNB明顯音質上非常乾澀先出局了
在比較mini跟shuffle的時候花了點時間
基本上兩者的音質蠻接近的
但仔細聽還是可以聽出shuffle的層次較細膩圓潤
細節上比mini多

我一度以為mini的場比較廣,但再細聽似乎又分辦不太出來
可能差異不大,超過我辦別能力

結論
mini的輸出功率遠大於shuffle,因此mini在應付各耳機的時候比較遊刃有餘
shuffle的問題應該是功率輸出不足,因此遇到高ohm值的耳機,功率減半就不夠用了
但音質上shuffle較佳,只是需要挑選shuffle適用的耳機
在一般的情況,同系列的amp其輸出功率愈大,音質愈差
所以也可以假設基本上shuffle跟mini的線路是同級的,但mini功率較大
因此音質反而比不上shuffle

額外的收獲
耳塞式的我大概聽過E2C跟E3C,感覺上這兩款耳機在80hz下掉的非常嚴重
甚到可以說沒有,不知道是耳塞式震膜太小打不出超低音還是Shure的特色
有空會再跟朋友借別的耳塞式測測。


Re: [iPod] 想問問iPod的音質在mp3界是怎樣?
我女朋友叫我不要再多事了,趕快買台mini給他比較實在
不過實在是手賤

1, 3 點great.
我來補充一下第二點
線材用銀與銅各有其優缺點
銀線著重於高頻,銅線中低頻
相對的一般而言銀線中低頻單薄,銅線高頻延伸性不足
但兩種材質都有優質的線材,也都有爛線

以銅線而言,一條平價的銅線即可有可入耳的全面性表現
一條優質的銅線則在全音域上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我自己試聽過的銅線甚至有高頻表現超越鍍銀線的

而銀線而言,一條平價的銀線效果通常不佳
有著尖銳的高頻跟過瘦的中低頻(注意 比例上是相對的)
一般而言要買到有骨有肉的銀線,需要花非常大的代價
家用有人講過一句玩笑話,一米不到10k的銀質訊號線不要用

結論,相同價格下銅線的表現應該會比銀線好
但隨著價格的提升,銅線會先遇上先天的限制
只是說這個「價格」應該是超過此版討論的範圍

9/27/2005

百萬喜美 1

最近忽然覺得,因該為大白留點紀錄。
大白之所以叫大白,是因為已經有了小白了,誰叫他比人家大。
所以產生了這系列的文章,用來紀念我的第一台也是最後一台CIVIC。

大白身上的裝備,我大致上分為兩部分,今天先談比較單純的。
敘述上沒有順序性,純粹只是在描寫發生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CIVIC是以性能出名的,買CIVIC的人怎能不動底盤呢?
底盤之首要就是避震器,很久之前裝的是CUSCO的Comp S
後來覺得實在太低了,又換回原廠。找很了久........
有一天在龜毛人說Buddy Club要改國產了,再不改就來不急囉
痛下決心....所以大白有了Buddy Club 日規日本製。


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小塞車,只離我約5部車發生車禍。
因為車上載了三個人,有一點小殺不住,一瞬間以為完了。
後來大概差了約 20cm吧,感覺上..
不過回台北後,也是急call龜毛人,
最後大白有了英國GOOD RIDGE煞車金屬油管,以確保每次採下去的壓力一致
前輪Mintex 1166,後輪Mintex 1155
說真的,不要以為開的慢就不用好殺車
我大小白各出過一次車禍,沒有一次是超過30km的。




車子是用輪子在跑,沒有好輪胎,緊急殺不住,雨天易打滑,
記得大白才跑1000KM,輪子就整個被我換掉
目前大白在用的是TOYO TPVM,晴天200,雨天150應該都不是問題
因為大白沒有開的很快,所以自然換胎後,大白從沒顧慮過天氣問題。



對了,值得一題的是,當初大白來的時候,覺得應該要貼一點隔熱紙
後來選了V-Kool的前擋 V70,旁邊V40
雖然蠻好用的,平常冷氣很少開到2的
但後來發現V Kool好像都是笨魯在用,這一點我是覺得有點改超過了


其餘的嘛..


還有百郎星10000K HID(能用就好了)
mono方向盤(這個很好用)
高流量濾網
光學藍鏡
TYC醺黑大燈
台製15吋圈
前後三根拉桿(z-Speed & 輸米)
海馬腳踏墊

應該就是降了
接下來有空會寫另一堆比較重要的部分

9/24/2005

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發現前一篇天空的照片怪怪的?
之前看攝影書,發現大家在拍風景時,光圈都開的很小
好吧...我想那我就來試試傳說中的縮光圈,看看是有多犀利。

拍完之後才發現 幹~~~~~~~~~~~~~~~~~~~~~~~~~
果然縮光圈很犀利,發現照片上怎麼有這麼多小點點
我完美的畫面完全被破壞。

跟毛哥討論,再加上搖搖鏡頭測試法
完全証實這就是傳說中的CCD入塵。
幹~~~~~~~~~~~~~~~~~~~~~~~~~~~~~~~~~~~~~~~
毛哥還說聽說CCD入塵,最好不要自己處理
不過吼,送回去處理一次要45百塊耶。
我的媽ㄚ....拍個沒兩三下就CCD入塵。
然後就要花個幾百塊送去清,搶錢會不會搶的太兇了。

拿出以前研究僧的精神,上DCView仔細的研究了一下
研判大家是認為吹球容易造成灰塵更多
儘管如此,窮人還是有窮人的作法,反正吹不死,那就吹吧
抱著必死的決心
吹一吹Good~~~~~~~~~~~~~~~~~~~~~



哈哈,毛哥你降不行,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

9/17/2005

2005年9月15號 那周的天空


忘了這周從那天開始,每天天氣都這麼好
天空是小藍色的,有雲,可是都是一大堆一大堆的,像是阿摩筆下的羽化的大空
隨便拍拍都好看,當天雖然有點趕,但事後效果真的挻不錯的。

聽說新辦公室唯一的優點是看的到窗外,
每天都可以看到天氣這麼好,每天都覺得,
馬的能蹺班這個陽明山,泡杯茶,拍點照片該有多好。

如果明天天氣還這麼好,傍晚來拍個夕陽吧。
2005年9月15號 那周的天空

9/08/2005

Frequency




20-80Hz
80Hz以下主要是重放音樂中以低頻為主的打擊樂器,例如大鼓、
定音鼓,還有鋼琴、大提琴、大號等少數存在極低頻率的樂器,
這一部分如果有則好,沒有對音樂欣賞的影響也不是很大。這一
部分要重放好是不容易的,對器材的要求也較高。許多高級的器
材,為了表現好80(或80左右)Hz以上的頻段的音樂,寧願將80
(或80左右)Hz以下的頻率干脆切除掉,以免重放不好,反而影
響主要頻段的效果。極低頻20Hz為人耳聽覺下限,可測試您的器
材低頻重放下限,低頻中的25Hz、31.5Hz、Hz、40Hz、50Hz和
63Hz是許多喇叭的重放下限,如果您的喇叭在這些頻率中某處
聲音急劇下降,則表明這個頻率就是您的喇叭低頻重放下限。

80-160Hz
在80-160Hz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音樂的厚實感,音響在這部分
重放效果好的話,會感到音樂厚實、有底氣。這部分表現得好的
話,在80Hz以下缺乏時,甚至不會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現不好
,音樂會有沉悶感,甚至是有氣無力。是許多低音炮喇叭的重放
上限,具此可判斷您的低音炮喇叭頻率上限。

300-500Hz
在300-500Hz頻段的聲音主要是表現人聲的(唱歌、朗誦),
這個頻段上可以表現人聲的厚度和力度,好則人聲明亮、清晰,
否則單薄、混濁。

800Hz
800Hz這段一般裝置都容易播好,但是要注意不要過多。這段要
是過多的話會感到音響的頻響變窄,高音缺乏層次,低頻豐滿度
不夠。

1000Hz
1 kHz是音響器材測試的標準參考頻率,通常在音響器材中給出
的參數是在1 kHz下測試。

1200Hz
1.2kHz可以適當多一點,但是不宜超過3dB,可以提高聲音的明
亮度,但是,過多會是聲音發硬。

2000-4000Hz
2~4kHz對聲音的亮度影響很大,這段聲音一般不宜衰減。這段對
音樂的層次影響較大,有適當的提升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和清晰
度,但是在4kHz時不能有過多的突出,否則女聲的齒音會過重。


8000-12000Hz
8~12kHz是音樂的高音區,對音響的高頻表現感覺最為敏感。適
當突出(5dB以下)對音響的的層次和色彩有較大幫助,也會讓人
感到高音豐富。但是,太多的話會增加背景噪聲,例如:繫統(音
效卡、音源)的噪聲會被明顯地表現出來,同時也會讓人感到聲音
發尖、發毛。如果這段缺乏的話,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14000Hz
14kHz以上為音樂的泛音區,如果缺乏,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高貴
感,例如小提琴將沒有“松香味”。這一部分也不宜過多,基本平
直或稍有衰減(不超過-3dB)即可。

20000Hz
20 kHz 為人耳聽覺上限,可測試您的器材高頻重放上限。
16 kHz-20 kHz可能在一些器材中消失,此時有可能是您的器材無
法重放此段頻率,如果您是年紀較大者,也有可能是您的聽覺衰減所至。